查看原文
其他

最大限度便民利企——“互联网+放管服”改革 喜获湖北改革奖

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,最大限度便民利企—— 

“互联网+放管服”改革 喜获湖北改革奖 


近日,由湖北省委、省政府表彰的第二届湖北改革奖评选结果揭晓,我省“互联网+放管服”(简政放权、放管结合、优化服务)改革获该奖项。


“放管服”改革,一项刀刃向内的攻坚战。


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“互联网+放管服”改革,并将其作为全省重大改革项目由省领导领衔推进。


今年以来,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3次组织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和专题办公会听取“放管服”改革工作情况汇报,多次召开省政府常务会研究重大改革政策,强调指出要站位全局再认识,对标对表再深化,攻坚克难再突破,勇于担当再落实,推进我省“放管服”改革走在全国前列。


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“放管服”改革协调小组组长及时协调督办改革中的重大问题,仅今年上半年就召集5次专题会议研究、部署、推进改革重点工作。


省政府办公厅主要领导履行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职责,强力破解改革中的难点问题,把“3550+100”改革(企业开办3个工作日、不动产登记时间5个工作日、工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50个工作日以内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缩短至100个工作日以内)和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列入省政府机关党组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立行立改项目,组成工作专班到省直部门和市县调研,多次召开专题会进行协调督办重难点工作。省政务管理办承担协调小组办公室职责,分四个工作组,深入各地各部门就11项重点工作开展对接,既注重加强思想引导,宣传政策要求,又注重抓好事项、系统、数据等具体对接工作落实。


纵观全省,各地、各部门对“放管服”改革重视程度、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,形成了“一把手”亲自抓、分管领导抓具体,相关部门协同抓落实的良好局面。


“放管服”改革,跟每位老百姓密切相关。


申领电子社保卡,查询养老金;高考查成绩,跟踪入学通知书;买卖房产,查公积金、不动产登记……这些事情,通过手机下载“鄂汇办”APP,动动拇指即可“指尖”办理;


项目建设,既要找国土规划,又要找环保、消防、发改等部门,需要跑多家单位吗?我省部分市州,推行“一窗通办”,到一个窗口,解决所有问题。


这些都是全省持续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的成果。截至目前,全省行政审批“减事项、减环节、减时限”目标,初步实现。


源头做起“减事项”——


2013年—2018年,省政府先后分7批取消、下放、调整省级行政审批等事项757项,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。


今年以来,我省衔接落实国务院取消下放行政许可事项31项,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要求,对明确取消的25项行政许可事项,立即停止审批,对明确下放的6项行政许可事项,督促做好业务承接和工作对接,并逐条制定事中事后监管措施。


我省推动省级设立许可事项“零审批”,对省级地方性法规设立的9大项行政许可事项,召集相关省直单位进行专题研究,拟取消的有6大项。


同时,先后分两批向省自贸试验区下放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96项,武汉片区、襄阳片区、宜昌片区享有省、市各类社会经济管理权限分别达到2209项、2541项、1627项,三个片区平均享有省、市行政许可权限181项,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处于领先水平。我省自贸试验区10项创新成果被国家层面推广,86项成果在省内复制推广。


优化流程“减环节、减时限”——


我省推行“一窗受理”“证照分离”“多审合一”、简易注销程序、建立“中介服务超市”等,加快推进工业建设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,全省105个不动产登记窗口中有99个登记窗口实现“一窗受理”,90%以上市县实现一般登记、抵押登记业务办理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;破解“准入不准营”,截至8月底,共办理“证照分离”登记业务10.86万件,惠及企业7.39万户。


“放”和“管”是激发市场活力的两大动力。如何做到放而不乱、活而有序?


有关负责人表示,事中事后监管是“放管服”的重要方面,“管”得好就能“放”得更彻底,“管”得不好“放”就受到限制。


落实《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》,今年9月,我省完成了“互联网+监管”系统主体功能开发。


随着这套系统的建设,监管方式将发生重要变化。


这套系统有风险预警功能,通过风险模型的建立,对反洗钱、偷税漏税、传销、骗税、危险品运输、非法医疗广告等进行风险预警,提高监管工作预见性;


这套系统有大量信用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库,系统会根据市场主体的信用分级结果确定抽查的比例和频次,也就是说,信用评分高的市场主体可能检查得少,评分低的主体则会高频次检查;


这套系统还为联合监管任务流转提供自动化、智能化通道,实现“一处发起、多方联动、联合监管”,对联合监管任务的流转、办理、结果全过程留痕,实现过程可追溯。系统还将实现“非现场监管”,用视频监管监控餐饮企业后台,用物联网监管,对噪声、污染气体、水质、土壤等进行监测。


目前,我省该系统应用接入数、监管动态发布数、监管数据对接工作暂列全国第1、第5和第6位。


为实现事中事后监管“全覆盖、全归集、全管控”目标。我省强化双随机监管,完善随机抽查平台,制定“两库一清单”,实施“双随机一公开”监管,减少执法扰民;不断推进信用监管,完善信用监管体系,加强监管信息共享,汇聚监管合力,大力推动联合奖惩,强化信用约束,全省社会信用系统共归集6490万自然人、635万法人和其他组织基本信息,21亿条信用记录,200万条“双公示”信息,“信用中国(湖北)”网站共公示红黑名单近20万个。


近日,咸宁市民张建宝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开办企业的相关手续,递资料、填表格,本以为择日再来一趟,工作人员请他稍等片刻,告诉他当天即可领取营业执照。这样的办事体验,让他兴奋不已。


围绕企业和老百姓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,近年来,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《推进“互联网+放管服”改革实施方案》《深化“互联网+放管服”改革工作方案》《深化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推进“一网、一门、一次”改革工作方案》等重要文件。


解决好“服”的问题,重要支撑就是“互联网”。


我省已完成省级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与国家平台对接。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,即一门户(湖北政务服务网门户)、一系统(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)、三平台(统一身份认证平台、统一电子证照平台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)。目前,该平台基本实现省市县乡村“五级覆盖”。湖北政务服务网移动端“鄂汇办”入驻事项达658项。


拆除数据“烟囱”,数据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路,推动“一网通办”——


省共享交换平台已与国家和市州共享平台打通,已发布全省近2万条政务资源目录,汇集64亿条共享数据,支撑政务服务应用被调用900余万次。省人口基础库、法人基础库和扶贫专题库初步建成。全省行政许可承诺件完成时限比法定时间压缩45.41%。


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,推动线下“只进一扇门”、现场办理“最多跑一次”——


市县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实体大厅比例达到78.76%,“最多跑一次”事项占比达到98.28%,政务服务大厅向社区、村委会集中地、超市等方便老百姓办事的地方延伸。截至目前,全省“一窗”受理事项达到49465项,时限压缩率达到84.76%,即办件率达到22.31%。“一网、一门、一次”改革取得显著成效。


为了解决同一事项在不同地方,办理流程、目录清单不一问题,我省按照《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标准》、省《行政许可事项服务指南编写规范》和《行政许可事项审查细则编写规范》要求,推动地方和部门逐项更新服务指南、编写审查细则,推进国家、省、市、县政府部门同一审批事项名称、设定依据、事项类型、事项编码等要素基本一致,做到“四级四同”。


全面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。有关负责人表示,将紧紧围绕营商环境评价、网上政务服务能力、政府透明度评估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的目标,聚焦堵点难点,采取非常措施,强力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向纵深发展,努力最大限度利企便民,最大力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,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供给。



省政府大督查推动政务服务能力提升 

“放管服”改革实行“一月一通报” 

“啥是省政务服务平台?”今年3月25 日上午,南漳县城关镇徐庶社区群众服务大厅,面对省政府第二督查组的询问,一位工作人员一脸茫然。湖北政务服务网后台数据显示,南漳县5个多月时间里,通过湖北政务服务网办结事项只有26件。相关部门迅速行动、狠抓整改,迅速拿出全县经费投入预算,督促各进驻窗口优先使用湖北省政务服务网办结群众受理事项。一个多月后,该县网办件由26件提高到538件。


为了进一步推动“放管服”改革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我省用省政府大督查推进改革进程。


今年一季度,省政府办公厅组织15个督查组,聚焦简政放权、投资审批、商事、不动产登记、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、减证便民等重点改革事项,对全省17个市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了实地督查。从访谈企业和群众来看,多数受访者对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“放管服”改革、优化营商环境等系列便民利企政策措施感到满意,企业和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。


6月中下旬,省政府派出9个督查组,进行第二季度督查,聚焦重大项目建设、优化营商环境、减税降费政策落实等专题,对17个市州进行了实地督查,共抽查了106个县市区,走访了1070家企业,查看了783个项目现场,开展督查访谈2578人次,查找发现问题220个。9月下旬,省政府又派出督查组,进行了第三季度督查。


目前,全省把“放管服”改革与政府大督查、营商环境考核等工作结合起来,进一步细化实化考核指标,考核结果直接通报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。武汉、荆州、随州等地还建立了“ 一月一通报”的考核督办机制。


我省将对各地“放管服”改革进行排名,排名前三位的通报表扬,排名后三位的提请省政府约谈。对“放管服”改革的重点完成情况,坚持实行“一月一通报”,将结果通报各市州政府 、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。



“有关材料”让人摸不着头脑 

湖北省明确:消除审批服务中模糊条款 

审批服务中,经常有“有关材料”的表述,让办事人摸不着头脑,怎么办?工作人员自由裁量空间怎么进一步压缩?


近期,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《湖北省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方案》,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痛点,对这些问题都提出解决措施。


据此方案,2019年底前,我省将完成如下事项:


●全面推行“网上办”。2019年底前,实现首批82个高频事项全省网上通办,600 项以上审批服务事项接入“鄂汇办”平台办理。


●深入推行“马上办”。2019年底前,省级简易审批事项100%即来即办。


●积极推行“就近办”:完善基层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功能,将审批服务延伸到乡镇(街道)、城乡社区等,实现就近能办、多点可办、少跑快办。目前,武汉、孝感等地探索将政务服务自助终端下沉到街道和社区,方便群众24小时自助办理。


●大力推行“一次办”。2019年底前,省、市、县三级实现200个以上高频事项到现场办理“最多跑一次”。2020年底前,对没有现场踏勘、技术审查等环节的审批服务事项一次办结;需要现场踏勘、技术审查、听证论证的,实行马上响应、联合办理,明确办结时限。


●消除审批服务中的模糊条款,逐一明确“有关材料”等兜底性表述,不能明确且不会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,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。


●压减审批自由裁量权。省、市、县三级编制完善审批服务事项办事指南。


●清理取消无谓证明。全面清理烦扰企业和群众的“奇葩”证明、循环证明、重复证明等各类无谓证明,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举证。对各地自行设定的证明事项,除地方性法规设定的外,全部取消。


●推广情景式审批服务。以办好“一件事”为导向,推广情景式审批服务。2019年底前,省、市、县三级涉及多部门的审批事项做到“一号申请、提交一套材料、一个窗口取件”。


●2019年起,除有特殊要求并经批准外,原则上省政府各部门、各市县政府不再单独建设审批服务业务平台系统。省级、市级部门已有业务信息系统将分别完成与省级、市级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对接。


●建立公民个人空间和企业专属空间。2019年底前,完善电子证照库和共享材料库,实现“一次采集、一库管理、多方使用、即调即用”。


●2019年底前,实现不动产一般登记、抵押登记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。


●2019年底前,实现工业建设项目50个工作日内取得施工许可,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100个工作日内。


●2019年底前,动态调整省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,发布市、县两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通用清单。


●省“互联网+监管”系统并实现与国家系统对接联通,2019年12月底前系统正式上线运行。


●2019年底前,探索建立对公司及其高管人员守信联合激励、失信联合惩戒的信用监管制度。


(来源:湖北日报)


热文推荐

· 切实解决“两不愁三保障” 湖北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

· 15日0时起实施!军运会期间武汉交通管理措施出炉!

· 引徐济安工程可研报告获批  总投资10亿元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